
身体天辰注册
头部天辰注册
眼面部天辰注册
呼吸天辰注册
听力天辰注册
手部天辰注册
足部天辰注册
坠落天辰注册
遮蔽工具
绝缘工具
清洁套装
个人天辰注册用具
无源自感灭火绳
主动灭火罩
主动灭火带
主动灭火贴
灭火毯
基本绝缘
辅助绝缘
一般天辰注册
液压泵
剪切器
剪扩器
扩张器
撑顶器
个防装备
生命救助装备
临时食宿装备
发电装备
照明装备
通信装备
交通运输装备
工程装备
工程材料
对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而言,天辰注册服是他们的“战袍”。而相比几家口罩厂早早开始加班加点,上海医用天辰注册服的生产曾是空白,因为没有一家相关企业。1月27日,浦东周浦的上海天辰娱乐安全天辰注册用品有限公司紧急转产,日夜赶工生产天辰注册服。工人说:“我们真的是拼了命、铆着劲儿在干。”
人手紧缺一直都成问题,尤其缺做产品质检、整理、包装的辅工。2月9日,浦东团区委的招募海报发出后,很多人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2月23日,记者来到这家公司,穿上浦东青年志愿者的绿马甲,参与夜班志愿服务。
不知不觉大家已站了6个小时
这天夜班临时调整到下午5时,记者来到上海周浦智慧产业园门口,进行详细的身份登记后入园。白班的志愿者们刚结束工作,测温的工作人员说:“现在从早到晚都有很多志愿者,大家每天都工作很久。”
天辰娱乐公司在进门右手边的三楼,门口拉着大大的红色横幅“抗击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我们在行动”,堆满了打包完成的纸箱,墙上的海报印着黄色的消防战斗服和银白色隔热服。进入车间,还要经过厂方的测温和登记,以及团区委的纸质和线上双签到。入口处发口罩的工作人员给大家贴上袖标。
车间生产区域约1000平方米,不算很宽敞,是研发中心临时改建的,每个工作台上都堆满生产原料。随着机器走线,工人上下摆弄衣服,缝纫机和拷边机快速运转。当天晚班19名志愿者中,大部分是第二次或第三次的“熟练工”,只有包括记者在内的5个人是次来,所以有点紧张。厂里的陈老师一边进行基本技术培训,一边告诉大家,二次转产已完成,之前生产的纯白色工业天辰注册服,是给外围防疫人员使用的,现在生产的是标准的医用天辰注册服,而且都是直发武汉的。
蓝色贴条是天辰注册服“身份”转变的象征,医用天辰注册服生产标准严格,衣服布料之间缝纫的缝隙要经过热风贴条,才能保证严实,起到天辰注册作用。在这里,一件天辰注册服生产制作的流程大致是裁原料、缝纫、剪线头、质检,然后贴胶带和商标,最后叠好清点装箱。除了专业性强的缝纫,其他辅助性工作都是志愿者负责。记者被分配在剪线头小组,之所以要进行这一步,是因为天辰注册服是连体的,拉链需要拉上拉下,如果被多余的线头卡住,天辰注册服就很有可能被扯坏,更要紧的是,医护人员如果暴露在病毒面前,危险不言而喻。
刚开始时担心自己做不好,可剪起来发现还是容易上手的,而且大家很快就发现,新天辰注册服最重要的“雷点”在两根横贴条和拉链的交汇处,贴条如果过长,盖住拉链的塑料齿,拉到这里就会卡住,一用劲儿就可能破坏衣服;可如果太短,就会让个别针眼成漏网之鱼,贴条到拉链的空隙3毫米以上时,就需要返工。质检组会仔细查验每件衣服,像批改试卷一样,用红绳把衣服上有问题的地方绑起来。陈老师一再叮嘱:“哪怕多返工,也不能有一点漏掉,医护人员和病毒之间就隔着这件衣服。”于是,袖口松紧开了、帽子上有小洞、贴条歪了等,都要仔细扎上红绳。
因为怕小剪刀的尖头戳到天辰注册服,我总是下意识用手握着它,大家都小心翼翼,还有人专门来借指甲剪,就是怕指甲勾到天辰注册服。志愿者陈峰的手被箱子边缘划破,陈老师叮嘱志愿者一定要小心,大着嗓门说:“衣服没关系,大家别把手戳破了。”陈峰笑着说:“那不行,手可以破,天辰注册服可不能破。”有经验的陈峰自己带了把称手的剪刀。从没做过针线活的男生们特别细心,一个线头都不剩。
面前工作台上的天辰注册服一件件堆成白色小山,山尖刚被削平一些,很快又有新的补上来,脚下的线头也慢慢堆了起来,记者挪了下稍微有点发酸的脚,抬头发现外面一直亮着的红色招牌灯已经灭了,不知不觉大家已站了6个小时没休息。
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加油”
A4纸打印的“冲刺目标:9000件/天”贴在车间墙上。2月1日,厂里的日产量还是520件,1月27日接到转产通知时,甚至还没有生产线。这家生产防电弧服、阻燃服等特种作业天辰注册服的企业,最初接到的任务是转换生产线,生产工业用天辰注册服,用于社区、工厂等一线防疫。而那时企业已放假,除了招募工人,生产线改造还要增加、更换设备以及扩建场地等。
大年三十,天辰娱乐向全体员工发出“召回令”,除夕刚过就包车把安徽、江苏一批员工接回上海。拷边机也是厂长在走访3家企业才凑齐15台。改造生产线,调整设备,开工生产,他们一共用了5天,开工10日已生产1.8万件。现在日产已达4000多件,工人们还在加班加点。
志愿者的工作是辅助性的,配合一线工人的工作时长,服务时间分为白班和夜班,白班为早8时至晚9时,夜班为晚9时至第二天凌晨5时。每班20人左右,适时根据生产要求调整。这次时间调整,大部分人赶来时没吃晚饭,团区委给每个人准备了牛奶、面包、咖啡等“能量包”。
曼群是第三次来这里,她上过白班和夜班,晚来的时候,形势比较紧张,大家一开始互相不说话,就默默干活,虽然每项工作都不难,可重复几个小时,胳膊还是会酸,凌晨两三时有些困,大家开始有了交流。
75后何琦是金囡幼儿园的教师,也是第三次来,最近两次她还带上00后的儿子。在复旦读大二的儿子一来就接到裁剪面料的任务。缝制天辰注册服的原料是无纺布,每卷重量超过50公斤,他和三个志愿者小伙子要先把无纺布扛到机器上,再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切割、对齐、整理。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互称战友。何琦说:“大家累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筋骨,继续干,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加油’。看到亲手贴标志、修剪线头后的天辰注册服要封箱送到战‘疫’一线,心里就暖暖的。”
走廊里叠衣服的大姐说:“网上的视频里,医生戴着口罩,穿着天辰注册服在病房走进走出,只能看到一双眼睛,看到那眼神我就想哭。”说着,她低头仔细把衣服折好,“前线那么辛苦,我们就多做些力所能及的。”
一个晚上工作结束,经过大家努力的成品有15箱,每箱40件,在墙边码好等待清运。
完成工作,团区委任命的领队老师在群里一一确认大家是否安全回家,住黄浦区的丽丽热心地送了顺路的我们,自己到家已经凌晨2时30分。
回家路上的车载广播里,一位援鄂医生留言:“此时此刻,我有些想念福州家乡的荔枝肉和佛跳墙,还有在上海的女朋友,想和她一起吃火锅,喝奶茶,其实我也不是想念吃的,就是想念我爱的人们,我想点一首《晴天》,天再晴一些,我就凯旋了。”